内蒙古环评

专业从事环境影响评价、环境现状检测、竣工环境保护验收

环境监理与清洁生产审核等工作的专业服务机构




内蒙古环评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内蒙古环境监测:科技赋能构建北疆生态安全新格局

2025-05-09 17:02:44

内蒙古作为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,拥有多样化生态系统。当前,内蒙古环境监测体系正面临从传统监测向智慧监测的跨越转型,需要构建覆盖全域、智能高效、协同联动的现代化监测网络,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、北方防沙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提供科学支撑。

一、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

内蒙古环境监测网络已建成覆盖全区的168个空气自动站和496个水质监测断面,但在草原退化监测、沙尘溯源追踪等领域仍存在技术短板。通过部署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系统,可实现浑善达克沙地植被覆盖度月度动态监测,精准识别科尔沁沙地活化区域。布设的3000套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大兴安岭林区温湿度数据,配合无人机巡查形成立体监测,使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时间缩短40%。在呼伦贝尔草原建立的生态定位站,通过光谱分析技术准确测算草畜平衡指数,为草场轮牧提供数据支撑。

二、强化监测数据深度应用

内蒙古环境监测机构大数据平台日均处理数据量超过2TB,但数据孤岛问题依然存在。构建生态环境时空数据库,整合气象、国土、农牧等部门数据,可使沙尘暴预报准确率提升至85%。开发的"生态健康码"系统,对全区103个工业园区实施污染源动态评分,推动乌海市某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。建立的岱海湿地生态模型,通过20年监测数据回溯,精准找到湖泊萎缩主因,指导实施的节水灌溉工程使水域面积三年回升12.6%。

三、创新协同治理机制

内蒙古环境监测院牵头组建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创新联盟,联合8省区28家科研机构,实现汾渭平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。在锡林郭勒盟开展的跨境生态监测,与蒙古国共建的20个沙源监测点,使跨境沙尘传输路径追踪精度达到公里级。推行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,依托监测数据查明的鄂尔多斯煤矿疏干水污染事件,促成企业支付1.2亿元生态修复资金。建立的公众环境监督平台,每年接收牧民报送的草原破坏线索超2000条,形成全民守护生态的治理格局。

站在生态文明建设新起点,内蒙古环境监测需以《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》为指引,加快建成草原生态监测体系。预计到2025年,全区将建成生态监测智慧站点500个,数据共享率提升至95%,形成覆盖全域的生态安全预警网络。这不仅关乎2400万草原儿女的生存发展,更肩负着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时代使命。通过科技赋能的环境监测体系,内蒙古必将走出一条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,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方案。

20190816124033_856.jpg

标签

下一篇:没有了

最近浏览: